文章僅供旅行參考用,詳細資訊請參考官方網站公告。資訊不完善處還請見諒,若有錯誤還請提醒更正。網頁中的部分連結為介紹連結,本網站可能會收到一點回饋。感謝同學們對研究生的支持。
感恩節的購物季快要來了,又到了一年一度衝刷卡禮好時機。不管是剛來到美國的同學,還是已經住在美國一陣子的同學。趕快檢視一下現在信用卡的狀況,準備下一波的辦卡。睽違一年,研究生將去年的舊文重新檢視,同學們可以再次思考一下要如何挑選一組信用卡來陪伴度過接下來的點數旅行呢?
三大魔王:蘇梅島,大溪地 Bora Bora,馬爾地夫,還剩下哪些還沒攻下?
(不爆雷,如何挑選一組卡片來免費暢遊全球三大度假勝地的頂級飯店,請倒杯咖啡搭配著往下看!)
(Disclaimer: 透過部落格所點出去的部分連結,研究生會獲得合作夥伴的分潤。感謝各位讀者的支持。)
2015 年的最新版本已經出來,請直接參考
研究生在挑選信用卡的時候,會考慮三個基本要素。
- Bonus: 包含了在辦卡時的首刷禮和首刷滿額禮(Sign-up Bonus),還有每年繳年費時所得到的續卡禮(Annual Bonus)。
- Reward Rate: 日常消費時所獲得的回饋比例,不論是現金回饋還是里程回饋。研究生基本上不考慮現金回饋的任何一張卡,理由可以參考另一篇文章。
- Perks: 當出示這張卡的時候,可以得到的優惠及貴賓待遇。
而在最一開始辦卡時,其實還多考慮了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好不好辦下來。既然要辦卡,總不希望犧牲了一個 Hard inquiry 卻沒拿到卡片。因此,研究生的卡片組合就這樣誕生了。
- 新手卡:剛拿到SSN,一開始辦卡時低信用分數(或根本查不到),優先辦這幾張卡來慢慢提升自己的信用。這類卡多為免費卡,會留下一兩張不取消,來維持持卡歷史。這類的卡,若到後期沒剪掉,就是放進抽屜裡面成為抽屜卡。身為新手,一定會經過的過渡期。過了,就可以開始挑選點數旅行的主要武器了。
- 皮夾卡:這類卡平常放在皮夾裡面帶著走,是在點數旅遊中累積來兌換機票的主力。一般來說是三種種類的組合:
- Reward Rate(回饋比例)較高的卡片組合(說是組合其實也只有兩張)。由於研究生偏好的組合是以里程回饋為主,若同學的判斷是以現金回饋為主,組合想必差距很大。這部份可以參考研究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比較集:現金回饋 vs. 里程回饋。也只有里程回饋為主的卡片,才有辦法搭配點數旅行。
- 有相當不錯的Perk。由於研究生實在不希望帶很多卡在身上走路,所以想了想,最後只挑了一張。
- 有限量的Bonus。有些銀行看我們太久沒刷那張卡,會提供不錯的限量 Bonus 。如果 Bonus 的優惠超過了其他兩張 Reward Rate 較高的錢包卡,研究生就會把它放進錢包裡面幾個月。例如:Chase Freedom 就是一個這類型的卡,可惜研究生到現在都還沒有機會辦他。但這又是另一個題外話了。
- 此外,海外刷卡免手續費也很重要。以前研究生會很慎重考慮這個部分,不過現在慢慢的看淡了,因為在美國能海外免手續費的卡太多。
- 抽屜卡:這類卡通常是有不錯的續卡禮(Annual Bonus),其價值高於年費,或是有不錯的Perk,但是平常不需要帶出門,只有在有需要的時候拿出來用。這類卡片大多屬於「飯店卡」,也是攻略點數旅行度假勝地不可或缺的幾張卡,飯店都靠他們了。不但免費住全球頂級飯店,而且還可享有貴賓禮遇。
- 資源回收卡 (AKA: 354天卡):就是隨時等待被剪掉的卡,最多拿 354天。有些卡有很棒的新辦刷卡禮(Sign-up Bonus),然而Perk不夠強,用在日常消費的回饋比率也不高,又沒有足夠抵消掉年費的續卡禮。這些卡會進入資源回收區,在適當的時間取消卡片。然而許多銀行開始在 T/C 裡面加入防回收條款,像是 Chase 就明定此為不正常持卡行為。同學們要多考慮這個部分,若是卡用了用覺得還不錯,其實是可以多拿一年。比方說 UA 的信用卡沒有什麼好的續卡禮,但是因為常坐 UA飛機,那麼就可以考慮留住這張卡。這部份可以跟客服人員討論,有時候剪卡時客服人員會為了留住用戶而給予額外的「續卡禮」。這類卡很重要,因為多為航空卡,動輒就是50K的首刷禮,點數旅行中的基本的航空里程就靠他們了。
- 不會辦的卡(AKA:常常自己躺在信箱的卡):相信很多同學在美國久了都有這個經驗:信箱裡面一直躺著「預先審核通過」的卡片申請書。然而,大部分這樣的卡,都是沒有好的開卡禮,回饋不夠好,而且沒有好的貴賓優惠。這些卡通常有個共通的特徵,就是「包裝很好看」。此外,服裝店的信用卡也被研究生列在這裡面。不會浪費信用分數去辦。
其中,第四類的資源回收卡中的首刷禮,搭配日常生活中第二類的皮夾卡消費,來累積兌換機票所需要的點數。而第三類的抽屜卡(多為飯店卡),則為兌換免費飯店的主力。扣掉「新手卡」和「不會辦的卡」,挑選一組適當的信用卡,就可以達成一趟「免費的點數旅遊」了(喔不,是好多趟)。
接下來,研究生會簡單介紹於屬於各個類型的卡片,想要辦卡的同學們記得去搜尋一下官方網站和相關其他介紹的網站,別急促決定。過些日子,研究生也會陸續分享一些卡片的介紹。可能會稍微富間一下就是了。(去年說會富間,結果真的富間了。今年努力一下不富間)
請各位同學注意一下,這邊介紹的卡片不包含所謂的商業卡。研究生知道很多商業卡其實比個人卡有更多的優勢,不過基於一些原因,研究生避而不碰觸這一塊。若有需要的同學可以多多了解,以後有機會再來討論這件事情。
1. 新手卡
(不是新手的可以直接跳過)
新手卡在這邊研究生把它分成兩部分,第一個是新手相對比較有機會辦下來的卡片。一般來說,信用分數會在同學辦第一張卡後 3-6 個月查到。屆時,就可以不用辦新手卡了。換句話說,新手卡大概是一開始頂著 3-6 個月的卡。
- Discover: 去年研究生覺得這張卡還算可以,不過這一年來從沒有把它從抽屜拿出來過。果然現金回饋卡不受研究生青睞,再加上額度不高,研究生今年就不推薦了。不過若是覺得一張卡放在皮夾裡面實在不太夠,需要多一張的話,可以考慮看看。另外這張卡的好處是,大多數的新手卡都要收海外刷卡手續費,但是 Discover 卡不用。因此若馬上要出國想要拿張卡頂著的話,可以考慮一下。
- 幾張銀行卡。這邊就不詳述了,一般來說很多部落客會推崇 Chase Freedom 或是 Citi ThankYou® Preferred Card 。不過,新手卡既然是為了要累積分數用的暫時卡,研究生覺得不需要太多張。研究生曾經十分後悔當初不懂沒辦 Freedom,搞得後來根本沒機會辦。後來才發現原來新手中的新手根本連 Freedom 都辦不下來,還好,沒遺憾了。如果同學跟研究生一樣,剛來美國想找張卡先辦,其實跟 Checking account 的開戶銀行直接辦一張應該是最簡單了當的方式。辦 Freedom 請按這裡。(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也覺得需要這張信用卡,可以透過連結申請,研究生會得到一些 Bonus 回饋)
另外就是一些剛來美國的同學們可以利用之前在別的國家信用卡的海外轉卡制度辦卡。他們會參考你以前於他國的信用資料來幫你核卡。要是有這樣的機會,要把握,畢竟轉出來的卡額度較高。
- 美國運通:如果你在原本的國家有美國運通卡的話,可以打電話給美國運通請他核你一張當地卡。這部份研究生當初不知道,出國前什麼都不懂,就傻傻的把卡剪了,後來真是後悔莫及。
- HSBC Premier :如果來美國前有HSBC Premier帳戶,可以在美國開新的帳戶,順便拿一張。由於在美國核發的是世界卡,跟其他新卡比起來有較高的額度和相對好一些的Perk。
- JAL Card / ANA Card:由於研究生來美國前擁有日本的 JAL Card 和 ANA Card 多年,所以一通電話就核發了 JAL Card 的美國卡。不知道在台灣的日航卡能不能如法炮製。當時因為JAL Card先核過,就在最後一刻取消了ANA Card的申請。現在想想還有點可惜。如果之前在日本住過,不妨試試,是另一個可以早點拿到較高等卡的機會。
2. 皮夾卡
研究生的皮夾卡其實只有三張,都是點數卡,可以轉換成航空公司里程,可當做回饋里程的卡。其中,包含一張 Perk 卡。這三張卡包括了三個在美國十分好運用的點數( Chase UR, Amex MR 及 SPG Starpoint),如果研究生沒富間的話,年底前同學應該可以看到介紹文。皮夾卡很重要,平時的消費累積點數,要換機票時轉成里程,可以輔助資源回收卡首刷禮所不足的里程。要免費點數旅遊,不能只靠「抽屜卡」的「飯店卡」,還需要有換機票的點數啊!
- Chase Sapphire Preferred (CSP): 年費95元。Sign-up Bonus 現為三個月刷滿$3000後 40K 點數。詳細的介紹可以看另外一篇文章:最高集:如果我的皮夾只放一張卡…。一般的里程回饋率為 1%,在餐廳和旅行相關的類別則為雙倍里程 2%。研究生若是在在海外消費、或是雙倍回饋率的類別,以及無法使用美國運通卡的情況時使用這張卡,其他情況都是刷下一張要介紹的 SPG。如果有讀去年研究生的這篇文,應該還記得去年還是 1.07% 和 2.14%,不過真的是好景不常啊,趁還沒有繼續改惡前快快辦卡吧。CSP 的點數可以換六家航空公司里程,三大聯盟都有含括。就算不換航空里程,也可以換價值很高的 Hyatt 點數。辦卡請按。(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也覺得需要這張信用卡,可以透過連結申請,研究生會得到一些 Bonus 回饋)
- American Express SPG: 年費65元(首年免年費)。Sign-up Bonus 現為首刷後10K點,六個月刷滿$5000後 15K 點,共25K。這張卡其實相當的複雜,之後研究生會另外寫一篇筆記來討論。很多人把SPG跟其他的飯店卡想在一起,覺得不住飯店就不需要這張卡。其實這張卡我放在這裡比較的原因是,使用 SPG 20K 點數兌換航空公司點數時,可以換 25K 哩(在兌換率1:1的情況下)。也就是說,相當有 1.25% 的回饋率。而且可以換的航空公司數目特別多,有二十幾家。別說是三大聯盟了,很多不在聯盟內的航空公司里程都可以兌換。 然而,諷刺的是,當研究生發現拿來換集團飯店更划算後,就都拿來換飯店(有點數換房,點數加現金換房,航空里程+飯店換房組合等等)。希望我能不富間的早日把這篇文寫出來。一般來說,除了上述 Chase Sapphire Preferred 刷卡的場合外,研究生都刷這一張。
- American Express Platinum: 年費450元。Sign-up Bonus 現為三個月刷滿$2000後 40K 點數。這張卡純粹為了 Perk 而辦。Perk 相當好也相當多,也需要另外闢文討論。一般來說,他一年有$200的回饋在航空公司相關費用(不含機票)上,可以透過一些技巧讓這$200元拿來買機票,所以年費剩下$250。送機場貴賓室,SPG Gold status ,FHR訂房優惠,及一些租車公司的Status。其他的就先請各位同學參照一下官網。一般來說,研究生在飛來飛去時會刷這張卡,因為SPG要收海外手續費。離開美國時會跟Chase Sapphire Preferred 輪流刷(但還是以Sapphire為主)。另外就是租車的時候,一定刷這一張,因為付的保險實在很划算。此外美國運通的點數可以換 17 家航空公司里程,一樣是三大聯盟都可換。
以上三張卡,是在非飯店或航空公司點數中,研究生覺得最重要的三種點數。這三種點數分別有不錯的兌換率去換其他的飯店或是航空公司計畫,之後也會專文討論。另外其實研究生還有一張 American Express Costco 放在皮夾裡面,但真是從來沒刷過,純粹是當初被業務色誘後就辦了,想說反正不用錢,而且無論如何皮夾都得放會員卡,放信用卡就不用帶原本的會員卡。反正就是無論如何都要帶一張。
3. 抽屜卡
這類的卡片真的太多,大多數研究生的卡片都在抽屜裡。這類的卡片以飯店卡為多。當研究生擁有越來越多卡片後,接下來卡片都會被銀行所限制。比方說,Chase不會允許你拿太多張卡片,尤其研究生的薪水也不高,在Flyertalk這個美國的論壇中,許多人回報就是4-5張為多。由於研究生已經拿五張了,就要開始保守一點的適當調整資源回收卡和抽屜卡的名額。接下來有機會,研究生也會一篇一篇分享每張卡的筆記。(感覺越欠越多文章)這邊一樣先簡述,有興趣可以到官網看看。一般來說這些卡都會是飯店卡,繳了年費後所得到的續卡禮價值都比年費好。一般的共同特色就是:送中階 Status,開卡禮會送可以住到頂級飯店一晚以上的點數或全球飯店任兩晚,續卡禮會送一晚。
在美國因為辦張信用卡就有中階會員,因此住飯店不會有太大的感覺。不過拿著這些中階會員去到亞洲的飯店往往可以享受還不錯的待遇。如果辦了五張每年送一晚的飯店卡,基本上一年一次的六天五夜旅遊就不用訂飯店了。如果是情侶兩人共遊一起辦卡,那麼一年要玩 11天 10夜才用的完。
- Citi Hilton HHONORS: 年費$95,凡持卡則有Gold Status。現在的Signup bonus為 4 個月內刷 $2,500 可贈送兩晚週末入住的標準房,每年刷滿$10,000,次年繳年費後贈送1晚週末入住的標準房。這張卡把研究生逼得把UA的里程用掉跑去玩了一趟。一般來說,因為送兩晚沒有限制飯店,很多美國的部落客都跑了蘇美島,馬爾地夫,或是大溪地等,一晚動輒$700起跳的飯店。如果要辦這張卡,可要規劃好旅遊計畫,否則如果把那送的兩晚拿去住一晚 $150 左右的飯店,會覺得很遺憾啊。這張卡可是很容易讓同學們價值觀崩壞的卡片。因為全球哪裡都送,第一年送兩晚,第二年起送一晚。不小心就把飛機票訂到頂級度假勝地去了。在去年希爾頓點數大幅貶值後,這張卡所送的免費住宿可是超值中的超值。由於希爾頓集團的康來德蘇梅島飯店,基本房就是 villa含泳池,這張卡可是把不少人逼到了蘇梅島玩一趟。希爾頓的金卡可算是許多部落客很推崇的飯店計畫中階菁英資格。畢竟 SPG 和 Hyatt 的中階會員都沒有贈送早餐。之後每年繳$95去找間 $800+ 的飯店住一晚,十分划算。希爾頓的卡有好幾張,有的在 Amex 有的在 Citi ,如果這一張卡所提供的東西太多,或是覺得年費太貴的話,可以挑別張卡。不過研究生對這張卡可是有滿滿的愛。
- Chase Hyatt: 年費$75(首年免年費),凡持卡則有Platinum Status。現在的Signup bonus為3個月內刷$1,000可贈送兩晚入住的標準房,次年繳年費後贈送1晚Category 1-4的標準房。這個卡的首刷禮,一樣會把你逼去玩啊!千萬別隨便查馬爾地夫的Hyatt,不然很有可能會忍不住把這兩晚免費的房間拿去住在馬爾地夫。第二年後送的一晚其實也挺划算的,Category 1-4夠住一晚台北君悅,上海君悅或是曼谷君悅了。由於凱悅集團的馬爾地夫飯店,幾乎是全球集團內最貴的飯店,這張卡可是把不少人逼到了馬爾地夫玩一趟。
- Chase IHG: 年費$49(首年免年費),凡持卡則有Platinum Status。現在的Signup bonus為3個月內刷$1,000可贈送60K點(可從一些連結得到80K的offer),次年繳年費後贈送1晚標準房。Platinum已經是IHG的最高等級Status,然而他們家的Status被許多部落客批評不是很好用,有時候真的是要看人品啦。目前全世界最頂級的洲際飯店是50K兌換一晚,辦卡大概就是可以兌換1.6晚。IHG的活動相當多,飯店等級也很廣,可以透過各式各樣的活動,住住Holiday inn就換得更多的點數來住高級飯店。比方說現在正夯的Into the night 活動 (參照:(Into the Night活動!達成可獲得全世界任意洲際飯店兩晚。)。第二年繳完年費後就有送一晚標準房了,Google一下大溪地及 borabora 的洲際飯店,看看會不會因為不小心辦了卡就花了更多錢跑去旅行了。由於洲際飯店集團位在大溪地 Bora Bora 的飯店 (Bora Bora Resort Thalasso Spa),幾乎是全球集團內最貴的飯店,而且從去年底起,標準房就可以換到海上屋,這張卡可是把不少人逼到了大溪地 Bora Bora 玩一趟。
- US Bank Club Carlson Premier: 年費$75,凡持卡則有Gold Status。現在的Signup bonus為首刷50K點,3個月內刷$2,500可贈送35K點(共85K點),次年繳年費後贈送40K點。相當於續卡時以0.2 cents的方式買到一點,比辦活動時用0.4 cents買一點還划算。Club Carlson的房間升等標準十分不一。研究生之前以點數訂了亞洲的某兩個飯店各兩晚,一個直接升了one bedroom suite,另外一個則是升了Corner room(該飯店最高等級的房間)。研究生在歐洲訂飯店三次有兩次升到了不錯的房型。果然有時候是要看人品。Club Carlson最高等飯店需要50K兌換一晚,刷完了Sign up bonus後多刷一點點就有100K了(因為每刷$1可以得到5點)。在歐洲很多動輒500+歐元的飯店來說,實在相當划算。然而,這張卡的真正亮點是:持有這張卡,透過網路換點訂房,在訂連續2-4晚的情況下,最後一晚免費。也就是說,如果訂連續兩天的房間,只需要用一晚的點數。這麼說吧,用點數訂全世界最頂級的Radisson Blu兩晚,只需要50,000點。拿了這張卡後,Club Carlson的點數拍賣活動非常吸引研究生目光。像是之前以每點 0.4 cents 買來的點數,等於住這最頂級的飯店(比方說紐約曼哈頓的飯店)一晚只需要$100。 最好的是這張卡是US Bank所發行,不用佔去一張在Chase的卡額。研究生今年夏天跑了歐洲一趟,兩晚 $1,000 美金的飯店只要 $200 就可以搞定,還有什麼比這更划算的?想當初倫敦的飯店那麼貴,研究生用這張卡訂飯店後,反而是用跟青年旅館單人房差不多的價錢住劇院區數一數二貴的飯店。不用懷疑,這是張去歐洲旅遊一定要辦的卡。
另外還有幾張在Chase的飯店卡可以介紹,例如: Chase Marriott 年費 $85,辦卡有 Silver Status。首刷滿額送 50,000點 + Category 1-4一晚,續卡送 Category 1-5一晚。Chase Fairmont 年費 $95, 辦卡送 Premier Status。首刷滿額送全球任意飯店兩晚含早餐(把同學們逼去夏威夷的卡片啊),續卡滿額送全球任意飯店一晚。
先介紹到這邊,不然大家明年要度太多次蜜月了。辦完幾張信用卡後,有沒有覺得大溪地,蘇梅島,馬爾地夫這種動輒一晚 $800+ 的度假勝地可以常常去,不需要一輩子只去一次度蜜月啊。也因此,這些被研究生歸類為抽屜卡,每年繳繳年費,用少少的年費來度假去。別說平常不旅遊, $49年費送的一晚,拿去住 Holiday Inn都划算啊。(只是胃口被養大了,會願意只住Holiday inn嗎?)
4. 資源回收卡
這類的卡挺多。包括Chase UA Explorer (Sign-up bonus 50K), Citi AAdvantage (Sign-up bonus 30-50K不等), Chase Southwest (Sign-up bonus 50K), Barclay US Airways (Sign-up Bonus 40K)等等。其實這些還是有不錯的Perk,如果常坐可以留,但若不常坐就可以依情況剪卡。但是可以依序申辦,把基本的一些里程拿到,作為點數旅遊的基礎。有時候一開始覺得辦了就剪,用了之後發現還不錯,反而晉級為抽屜卡也不一定。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很流行辦Southwest兩張個人卡,因為辦過後消費就會有100K的 bonus,如果在明年一月時一起拿到這100K,在努力刷個10K的點數,就可以獲得到2015年底的Companion Pass。(可參照去年的文章:討論集:申請兩張西南航空信用卡的最佳時機 )兩個人飛只需要一個人的錢或點數。若辦的話別刷太快,以免在12月底就提前拿到。而US Airways的卡片可以讓你在兌換里程票時少5000 miles。其實是還不錯的Perk。而UA和AA的卡則是會提供一些 Perk 當你搭乘這兩家飛機時使用。
所謂的不會辦的卡,這邊就不介紹了。不會辦,研究生也不知道要怎麼介紹。所以,準備好了嗎? 2014年的感恩節又要到了,決定要如何挑選一組信用卡來陪伴度過接下來的點數旅行呢?
收聽Podcast《日本大特搜》
日本大特搜, 每週一三五更新!
最在地的日本知識型文化趨勢旅遊節目。
收聽Podcast《旅徒》
用豐富的知識享受高品質的旅行!
專門聊航空哩程,飯店點數,及最新旅行趨勢!
追蹤研究生臉書與IG
追蹤臉書《研究生Keith》,關於日本旅遊,點數和旅行,我都會放臉書分享。
追蹤 IG 《研究生Keith》,會分享一些日本的攝影作品和連續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