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僅供旅行參考用,詳細資訊請參考官方網站公告。資訊不完善處還請見諒,若有錯誤還請提醒更正。網頁中的部分連結為介紹連結,本網站可能會收到一點回饋。感謝同學們對研究生的支持。
Hilton 的名號想必很多住在台北的同學都不陌生,因為希爾頓飯店曾經是台北車站前相當重要的地標,也曾是台灣第一間國際飯店集團進駐的連鎖飯店。集團一度離開了台灣,但在 2018 年,位於板橋的新版希爾頓重新進駐後,接著中山逸林希爾頓開幕,希爾頓感覺在台灣有要重新插旗的意思。在疫情間,時代寓所也在善導寺站開啟了新篇章,希爾頓集團的品牌名聲也在台灣重新展開。
希爾頓品牌在世界重要的城市和度假勝地都有據點,尤其是我常提到的三大魔王 (馬爾地夫,蘇梅島,大溪地 Bora Bora)都有相當高水平的度假村。
希爾頓 Hilton Worldwide 飯店品牌
Hilton Worldwide 的飯店集團,在 1919 年創立,至今已經超過 100 年。目前的會員計劃是 Hilton Honors,整個集團旗下有 23 個品牌共用這個計劃。會員品牌原本叫做 Hilton HHonors,以前大家常開一個玩笑就是「到底 HHonors 怎麼念」,有人說唸作跟 Owner 同一個音,有人說跟 Honors 同一個音。後來他就乾脆把 H 拿掉,省得大家一直猜。
我在 2013 年第一次寫這個集團的時候,當時只有 10 個品牌,這十年間就這樣擴張到了 23 個品牌。以 2021 年的公開財報資料,希爾頓集團一共有超過 6,400 間飯店,以及 100 萬間以上的房間。
2024年10月,我在製作 Podcast「旅徒」節目的時候,再次回頭整理這份資料,沒想到已經是 23 家品牌。而且分類的方式全部重新分類了一次。比起原本使用飯店等級來分類,我覺得更符合現在在個時代的做法,因此底下我也一次改了。
品牌規格 | 品牌 |
---|---|
奢華度假 Luxurious getaways | 華爾道夫 Waldorf Astoria LXR 康萊德 Conrad NoMad Signia by Hilton |
本地體驗 Local escapes | Canopy Graduate Hotels Tempo Motto |
進階體驗 Premium experiences | 希爾頓 Hilton 希爾頓逸林 DoubleTree by Hilton |
精選系列 Curated collections | Curio Collection Tapestry Collection |
套房品牌 A suite for every guest | Embassy Suites Homewood Suites Home2 Suites |
基本服務 Elevated essentials | 希爾頓花園 Hilton Garden Inn Hampton Tru Spark |
特色住宿 | Hilton Grand Vacations AutoCamp Small Luxury Hotels of the World |
其中最頂級的品牌豪華系列,則是在紐約開啟第一家店的 Waldorf Astoria 以及以希爾頓創辦人的名所命名的 Conrad(Hilton 則是他的姓)。這兩家品牌走的是最高檔路線,其中被點數玩家所喜好的頂級度假飯店,多從這兩個品牌而來。包括位於夏威夷茂宜島的 Grand Wailea,蘇梅島及馬爾地夫的 Conrad。LXR 有點類似萬豪的「豪華精選 The Luxury Collection」系列,有自己的飯店名稱,而不是只有冠上品牌和地點,也不會受到既有品牌的規格(也是限制啦),可以自己發展風格。NoMad 是最新併購進來的品牌,Signia 則是 2019年所推出的高階會議品牌。
「本地體驗」的分類相當有趣,事實上這四個品牌我都沒住過。唯一最接近的一次,是本來要在鹿特丹試試看 Motto這個新品牌,結果那次旅行因為時間安排不上,就沒有去嘗試。值得一提的是最新併購進來的 Graduate Hotels 品牌,主打大學城的住宿體驗,真的是本地體驗啊!
希爾頓 Hilton 則為集團中的核心品牌,相當於萬豪集團的 Marriott,而 DoubleTree 以前比較像是萬豪裡面的艾麗或艾美。不過在希爾頓的品牌策略裡面,DoubleTree 不管是在規模或是價格都跟希爾頓越來越接近,有一種想要去提高 DoubleTree 品牌強度的概念。
Curio Collection 和 Tapestry Collection 兩個精選系列也在最近幾年越來越多。
Canopy 是這十年來的新品牌,尊盛 Embassy Suites 則是在美國已經很悠久的品牌了。納入集團後,定位也與 希爾頓 Hilton 相當。花園 Garden Inn 及 歡朋 Hampton 則是主力的商務品牌,尤其是在 Hampton 納入希爾頓旗下後,為集團增加了龐大的版圖與原本的夥伴 Holiday Inn 在不同集團中擔任相當重要的駐點角色。對於定點旅遊來說,或許高檔次的飯店會是難得的年度旅遊中最重要的飯店,然而在幅員廣大的美國,想要以汽車出遊,據點多四處可訂房的商務飯店反而是玩家在選擇品牌時不可或缺的考量。
Homewood 及 Home2 如其名,是個專為 Long Stay 設計的飯店。
最後想要特別提的是,在 2024 年最新加入的 SLH。原本 SLH 與凱悅合作的時候,就是我很常使用的兌換方式。而現在 SLH 改與希爾頓活動,而且「兌換時所需的點數相當低」,成了我最近常常兌換的主力。
點數兌換上可從最低等級的 5,000點,到最高等級的標準房已經超過 150,000 點。想當年曾經只要 95,000點,再想想當當年只要 50,000 點。點數貶值這件事情,跟通膨一樣啊。算了,往事就別再提,就乖乖的接受這個多次貶值後的點數吧。
希爾頓榮譽客會 Hilton Honors 會員制度
希爾頓集團榮譽會 (Hilton Honors) 的會員是典型的三階式會員。而其中三階式會員中的第二階「金卡 Gold」就能獲得的免費早餐,是各界部落客給予一致好評的優惠。此外在美國辦張信用卡就可以取得鑽石會員,可以說是鑽石會員滿街跑。
比起萬豪集團,跟 SPG 整併之後為了顧及不同會員的原本福利,而發展出了五階會員制度,希爾頓算是超級簡單明瞭。
希爾頓目前的制度仍然保留了獲得會員資格的彈性制度,你可以選擇用住宿晚,住宿次數,或是基本積分,三種方式來升級。
銀 Silver | 金 Gold | 鑽石 Diamond | |
---|---|---|---|
取得資格 (晚|次|積分) | 7 | 3 | 17,500 | 28 | 14 | 52,500 | 42 | 21 | 84,000 |
額外積分 | 20% | 80% | 100% |
第五晚免費 | ◉ | ◉ | ◉ |
房間升等* | ◉ | ◉ | ◉ |
兩瓶水 | ◉ | ◉ | ◉ |
早餐** | ◉ | ◉ | |
行政酒廊*** | ◉ | ||
菁英會籍贈禮 | ◉ | ||
48小時訂房保證 | ◉ |
*視當日房況而定
**不同品牌會有差異,美國提供金額報銷,其他地區則是歐陸式早餐
***不同品牌會有差異
銀卡 Silver
在美國辦張免費的聯名信用卡就可以獲得銀卡會員,就算是在其他地方,只要三次住宿就可ㄧ脫離白板會員的行列。不過如同大多數的三階會員,銀卡階段幾乎沒有什麼可以說上嘴的福利。能夠凸顯出銀卡會員福利的事情大概就只剩下兩瓶水了吧 (?)。
金卡 Gold
一樣是稱作金卡,希爾頓的金卡就比萬豪或是 IHG 有意義得多。不過因為他只有三階式,金卡本來就應該要稍微好一點點就是。以 28晚 或 14次住宿 的取得資格,有這樣的禮遇也不為過。一般來說,如果是比較低等級的商務飯店,許多都是有付免費早餐,然而在等級較高的飯店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比方說像是 蘇梅島 Conrad Koh Samui,淡季一晚都要 $700 起跳,一個人的早餐也要價 $50 以上啊。
金卡會員可以透過一些信用卡來取得,像是台灣,日本及美國的美國運通白金卡,都有贈送希爾頓的金卡會員。日本和美國的希爾頓聯名卡也可以獲得金卡會員,而美國則是高階的聯名卡,就可以直接拿到鑽石會員了。
這邊簡化了「送早餐」是金卡會員的主要福利,其實他是個選擇題,稱作 My Way。除了本來就有早餐的商務型品牌外,許多品牌都有把早餐列為選項(但也有沒有的),但是不想吃早餐的同學還是可以選擇其他東西代替早餐。
此外就是升等房型及其他飯店所給予的優惠。
鑽石 Diamond
希爾頓的鑽石卡曾經被許多點數旅行玩家列為最不值得拿的高階會員。當然,這個問題在萬豪身上也一樣存在,鈦金卡比白金卡多的優惠實在太少(但現在萬豪的高階會員可以拿聯合航空的銀卡,已經翻身了)。最主要的問題是,當萬豪和凱悅的高階會員可以升等套房之下,希爾頓的鑽石卡也不過就是多個行政酒廊。
整體來說,希爾頓的鑽石卡的確是在「書面上」沒有比金卡多太多好處。但是現在美國的希爾頓聯名卡就可以直接獲得鑽石卡,搞得現在可能鑽石卡的旅客比金卡還多 (?)。要比升等,也是從最高階的會員升最好的房間,再依序升下來。像是蘇梅島的 Conrad 也額外提供鑽石會員免費按摩的服務,這也是個高級飯店對於高階會員所提供的額外福利。
希爾頓榮譽客會 Hilton Honors 點數價值及免費住宿
希爾頓自己官網有在賣點數,有時候優惠也會到額外 100%,一點大約是 0.5 美分。另外每年的 Daily Getaways,大概也是以同樣的價格賣出。也就是說,官方給了一個蠻明確的指標,如果飯店所需要的點數,購買後兌換會比現金直接訂房便宜的話,基本上就是划算的。比方說,一晚 $200 美金的飯店,需要 40,000點兌換,大概就是差不多不賺不賠。
即便是多次的大貶值,希爾頓的點數還算是好用。不過因為希爾頓的點數雖然不像是萬豪那樣完全浮動,但基本上還是會隨著淡季而降價。也就是說,如果飯店現金賣的便宜,點數也會便宜賣。因此亮點通常比較會出現在高階飯店上,因為不管價格賣多貴,點數的上限可是會封頂的。
舉個極端的例子,位於馬爾地夫的華爾道夫飯店,一個晚上要價 $2,500++,也就是說含稅價大概要八萬台幣以上。一個 286 平方米的水上屋當作標準房,又在馬爾地夫,這價格不為過吧。而他所需要的點數則是封頂的 150,000點(還是漲過價的),怎麼算都是用點數換划算啊~ 只是要去馬爾地夫的機票錢,以及到飯店的交通費也相當可觀。飯店裡面的餐廳也不便宜就是了。
還記得剛剛說到的第五晚免費嗎?對,等於說五晚只要 60萬點。

相信有些去過馬爾地夫的同學這時候會有一個疑問,馬爾地夫的房價這麼貴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本身就是點數換房值錢的地方。
希爾頓的免費換房,除了列出的一些無法兌換的飯店外,即便是「基本房就是套房」,依然可以兌換。萬豪幾乎是很難找到基本房就是套房的飯店,但是希爾頓呢,以我剛剛舉的例子,他的基本房不但是套房,而且還是水上屋,當然貴!(更別說是華爾道夫這個頂尖品牌了。)
所以對希爾頓飯店來說,「基本房型已經是高階房型」的房間都是點數旅行玩家的首選!
在三大魔王「蘇梅島,大溪地,馬爾地夫」都有高檔飯店,對於想要用年度旅遊的預算安排如蜜月般頂級旅遊的點數玩家來說,希爾頓集團相當重要不可放過。
關於點數購買的方式和時間點,我在另外一篇筆記介紹。

希爾頓榮譽客會 Hilton Honors 聯名信用卡
希爾頓集團在美國和日本,都有和美國運通推出聯名卡。其中美國的高階卡 Hilton Aspire 則是每年贈送一晚免費住宿,而且辦卡就有鑽石會籍,是很多人必備的一張卡。而在日本則是金卡會籍,再加上消費滿額可以獲得一晚免費住宿。
因為美國的卡太優惠,所以日本的聯名卡相對看起來很雞肋。但不得不說,比起台灣什麼都沒有,真的是不無小補啦!
關於信用卡的部分,我會在別篇筆記來討論。
小結
希爾頓集團的飯店多,而且也是兼顧高階奢華飯店及出差用的商務飯店。有好的中階會員禮遇,又有不錯的信用卡可以搭配使用。更重要的是,傳說中的三大魔王,集團都有頂級度假飯店。只是跟萬豪比起來,在台灣和日本的飯店都比較少,相對來說比較容易被放到後面的順位就是了。
飯店會員攻略系列文




收聽Podcast《日本大特搜》
日本大特搜, 每週一三五更新!
最在地的日本知識型文化趨勢旅遊節目。
收聽Podcast《旅徒》
用豐富的知識享受高品質的旅行!
專門聊航空哩程,飯店點數,及最新旅行趨勢!
追蹤研究生臉書與IG
追蹤臉書《研究生Keith》,關於日本旅遊,點數和旅行,我都會放臉書分享。
追蹤 IG 《研究生Keith》,會分享一些日本的攝影作品和連續影片。